拿捏螺蛳粉灵魂的英德麻竹笋 精深加工变“食尚”单品 嫩茎酷似竹笋,俗称“雷公笋”,一遇雷雨天就疯涨,用来泡酸菜是一绝
拿捏螺蛳粉灵魂的英德麻竹笋 精深加工变“食尚”单品 嫩茎酷似竹笋,俗称“雷公笋”,一遇雷雨天就疯涨,用来泡酸菜是一绝,
拿捏螺蛳粉灵魂的英德麻竹笋 精深加工变“食尚”单品
做好土特产文章,西牛麻竹笋冲刺百亿级农业产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钊 许悦
麻竹笋这个名字听着有些陌生,但很多人的味蕾却对它十分熟悉。近年来,预包装螺蛳粉走进千家万户,又香又“臭”的螺蛳粉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的单类产品,来自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的麻竹笋便是这碗粉的灵魂配菜之一。
如何将小小的麻竹笋做成大产业?近年来,广东清远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做好土特产文章,正着力将西牛麻竹笋、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打造成为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特别是麻竹笋,通过深化笋产品精深加工,麻竹笋摇身一变成为了“食尚”单品,成为农产品食品化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优质农产品以更高溢价进入市场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产值增长势头强
麻竹笋成当地“致富菜”
英德西牛镇是“中国麻竹笋之乡”,当地种植的麻竹笋因个大、肉厚、味甘鲜而闻名,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誉。由于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麻竹笋也被当地人称为“剥皮黄金”。
2023年,英德市新增麻竹笋种植面积15.03万亩,总面积达80.81万亩,同比增长23%;鲜笋产量122.3万吨,同比增长16%;全产业链产值71.31亿元,同比增长78%。
得益于良好的天气条件和种植技术,2024年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目前,清远市有超2000家农业经营主体从事麻竹笋产业,带动种植户超1万户,创造就业岗位超13万个,西牛麻竹笋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菜”“幸福菜”。
每年一到麻竹笋产销旺季,英德市西牛镇都格外热闹,一辆辆卡车从各地汇入这座小镇,再一车车向全国各地转运:近的去了邻近的广西,为螺蛳粉送去灵魂配菜;远则漂洋过海,成为日本、新加坡等地消费者的餐桌美食。
这个时节也是丘神宝一家最忙碌的时候。丘神宝从小便跟着长辈种植麻竹笋,至今已有30年。2022年,丘神宝将自家种植的麻竹笋放到拼多多上销售,以高品质的麻竹笋打造店铺口碑。在收获季,每天清早砍下竹笋后,他和工人便争分夺秒地打包发货,否则一旦脱水,麻竹笋的脆甜口感便会大打折扣。在一场场与时间的赛跑下,丘神宝的店铺收获了不少回头客,拼单信息栏时常出现“已拼23斤”“已拼60斤”等“拼笋”常客。
深耕笋产业布局
清远走出特色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英德推进笋产业“大集中、小分散”布局,通过以工带农,深化笋产品精深加工,把农产品变成工业品,将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实现企业和笋农双赢。目前,英德全市有麻竹笋企业(合作社)131家,麻竹笋粗加工及收购点429个,共引进龙头企业3家,成功培育本土麻竹笋龙头企业11家。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牛麻竹笋几乎是以原料或粗加工的形式销往广西、四川等地,再由当地企业精深加工后卖到全国市场。”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会长、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水清表示。
黎水清于2017年创立的品牌“巨元孖宝”便是深耕麻竹笋深加工的企业。“只有把初级农产品加工成为标准化商品,产业附加值才能提升,才能掌握议价权。”目前,巨元孖宝拥有三家精深加工厂,为良品铺子等零食品牌代工,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带动农户种植西牛麻竹笋3000多亩。
为提升巨元孖宝的品牌知名度,让更多广东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黎水清将拼多多作为主要的电商发力平台,高峰期月销近30万包。
“通过政府搭台助推一批企业走出去、一批产品卖出去、一批品牌立起来,清远擦亮了‘清远好风土’农业公用品牌和五大产业区域公用品牌,西牛麻竹笋就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表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和市场、金融、品牌、数字、文化等多方赋能,西牛麻竹笋已成为广东农业品牌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典范。
多方合作赋能
“粤品”麻竹笋走向全国
近日,2024年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活动在清远举行。脆笋豆干炒酿尖椒、笋衣火腩清焖青头鸭、鱼子酱麻竹笋……现场既有麻竹笋一桌菜,也有各式麻竹笋精加工、精包装产品,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敏怀还现身直播间,向近十万网友推介包括鲜笋、笋丝、笋片等15件商品。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湾区消费者品尝到来自大自然的鲜美馈赠,2024年清远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推介活动同步走进了广州、深圳、佛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并在广州北京路等热门商圈开设西牛麻竹笋湾区品鉴点。
以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活动为契机,活动现场,清远市农业投资集团与广东省农产品流通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与广东烹饪协会、清远市饮食服务行业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英德市合益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长宁县林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与广东雪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蝶小贝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订《西牛麻竹笋产销对接合作协议》,产销企业共同携手,推动西牛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
电商平台拼多多也发布了《拼多多助力西牛麻竹笋方案》,拼多多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培育新农人、推动农货上云等三大举措,助力当地农特产加速走向全国。
此外,为助力百千万“粤品”畅销全球,多多跨境还将充分挖掘清远地区优质服务商和供应链资源,为当地好物出海提供便捷、高效、便利的渠道,全力推动清远品牌链接全球。
编辑:邬嘉宏
发布于:广东
嫩茎酷似竹笋,俗称“雷公笋”,一遇雷雨天就疯涨,用来泡酸菜是一绝
提及野菜,大多数人会自然联想到春季,这是因为春季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通常被认为是野菜生长和食用的最佳时期。然而,这种观念并不全面。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某些野菜在北方可能已经进入休眠状态,而在南方则仍在生长。例如,近期可采摘的荠菜,正是由于南方气候的回暖而重新开始生长。
此外,南北气候的差异也意味着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野菜生长。在这些野菜中,有一部分并不局限于春季生长,它们可能在夏季、秋季甚至冬季也能生长。本期,笔者将向大家介绍一种并非仅在春季可得的野菜——“闭鞘姜”。
生姜、黄姜和小姜均为常见的调味蔬菜,那么闭鞘姜是否也属于这一类别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闭鞘姜的名字中含有“姜”字,但它与生姜并无直接关联。此外,生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而闭鞘姜则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和海南一带。
闭鞘姜属于姜科闭鞘姜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特有于海南。其特征为叶片互生、单叶,并呈螺旋状排列。叶片长圆形至披针形,基部环绕茎部,背部覆盖有密集的灰色绢毛。闭鞘姜的显著特征是其宽大的叶鞘紧密闭合,这也是其名称中“闭鞘”二字的由来。
闭鞘姜以其美丽的花朵而著称,目前在我国的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被作为观赏植物广泛种植。然而,闭鞘姜的价值远不止于其观赏性,其嫩茎也是一种优质的野菜资源。
每年春季,随着气温回暖和雨水滋润,闭鞘姜的根茎开始萌发,形成新的植株。这时,破土而出的嫩茎即为可食用部分。剥去闭鞘姜嫩茎的外皮后,可见到其内部茎笋粗细约为食指,长度类似筷子,外观酷似竹笋。特别有趣的是,在雷雨天气,闭鞘姜的嫩茎会迅速生长,因此在海南地区,当地人俗称其为“雷公笋”。
尽管雷公笋并非真正的竹笋,但其品质与竹笋不相上下。需要注意的是,雷公笋不宜生食,因为它含有一定程度的毒性,生食可能引发类似四季豆中毒的反应。然而,经过充分烹饪处理后,雷公笋即可安全食用。
在海南地区,当地农民通常会将雷公笋煮熟以去除毒素,然后制作成泡酸菜。制作过程相对简单:首先将米汤冷却并加入适量食盐,随后将处理好的雷公笋置于米汤中,一并放入容器内浸泡。
大约一周后,雷公笋泡酸菜便可完成。此时,雷公笋呈黄色,散发出诱人的酸味,令人垂涎三尺,可谓是一绝!泡制好的雷公笋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能用于炒肉或煮鱼汤,味道鲜美且易于搭配主食。笔者曾有幸在海南五指山的一家农家品尝过这道佳肴,结果当场多吃了一碗饭。
雷公笋泡制的酸菜因其独特的风味,现已成为海南南部地区的一道著名特色美食。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民通常会在雷雨过后,前往山区寻找并采挖雷公笋。
关于雷公笋的采挖,值得注意的是,其采摘期相当长,可以从4月或5月持续到11月左右。然而,并非所有闭鞘姜都能产出适合食用的雷公笋,只有那些在雷雨天后新长出的嫩茎才适合采摘。老化的雷公笋口感较差,这也是为什么尽管闭鞘姜在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均有种植,但并不普遍作为野菜食用的原因。
亲爱的读者们,您是否尝试过这种具有海南特色的野菜——雷公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看法!